文|瑗楚
近日,证监会发布消息,将对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指引》)作出修订,完善科创板“硬科技”的界定标准。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以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此次修订后,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将由原来的“3+5”变为“4+5”。
近两年的中国创投圈最热门的赛道就是“硬科技”,投资机构纷纷涌入,可见“硬科技”逐步被市场接纳并认可。
“硬科技”一词,源自中科创星。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是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专业平台,聚焦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投资领域,基金总规模累计达到53亿元,截至发稿前,中科创星已完成331个项目投资,科创投资涉及领域包括航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服务、激光设备、集成电路等。
新的“硬科技”界定标准下,国内硬科技发展该走向何方?相关投资理念又该进行怎样的转变创新?对此,陕基协记者对话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
科创板支持硬科技
投资兼顾双重价值
早在十年前,当时还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的米磊,就提出了“硬科技”这个概念——“中国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科技落后的问题”。在他的感知中,当时不少人都在追捧互联网,很少有人去做硬科技,但这样下去容易出问题,于是他才提出硬科技的概念,希望大家能更关注这个领域。
科创板的出现,让硬科技创投创业公司受到众多投资机构的追捧。不过在对硬科技初创公司进行投资时,往往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除了投资周期长,技术向产品转化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在米磊看来,短期看不到回报并没有压力,一旦硬科技企业突破了产品关和市场关,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变革和估值的快速拉升,那么将会给投资人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不过中科创星在投资时,除了考虑经济价值,也非常看重社会价值的回报,“我们会投既有社会价值也有经济价值的项目,而不会投只有经济价值的项目。”米磊说。
科创板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外界的众多目光。在米磊看来,近期《评价指引》的修改,是科创板在逐步完善对硬科技的真正理解,肯定利好真正的硬科技企业。米磊认为:“这次《评价指引》的修改对中科创星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我们一直在支持真正的硬科技企业,所以投的绝大多数企业都符合这个新的标准和要求。”
米磊同时强调:“新修订的《评价指引》及《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一步凸显了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特色,有助于引领行业方向,集中资金,提升效率,真正破解当前一些‘卡脖子’的技术。新规增设了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指标,这有助于进一步凸显研发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10%的研发人员占比只是科创板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之一,能否判断其是否属于硬科技企业,能否在科创板上市,还要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在行业中的地位做出判断。”
创投赛道潜力无穷
多方面筛选硬科技企业
“我们会投既有社会价值也有经济价值的项目,而不会投只有经济价值的项目。”
谈及硬科技领域有哪些值得投资的机会时,米磊无数次强调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他还表示,中国跟全球差距最大的领域,都是硬科技领域比较有潜力的赛道,“比如半导体、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碳中和相关的行业,潜力都很大。”科创板在逐步完善对硬科技的真正理解,肯定利好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进一步凸显了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特色,有助于引领行业方向,集中资金,提升效率,真正破解当前一些“卡脖子”的技术。
那么创投和保荐机构该如何筛选“硬科技”企业?米磊认为,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他建议创投和保荐机构从五个方面入手筛选“硬科技”企业:
“围绕落实国家战略规划确定的科技发展方向或承担具体攻关任务的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的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突出的企业;各细分行业领域的领先企业、掐尖的企业;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
科学家发现世界
企业家改变世界
米磊表示:“我们为什么要投科学家或者科研人员创业?是因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模式创新遇到瓶颈,真正需要底层硬科技创业’的时代。通过切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解决了实际问题经历了从科研思维到产业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科学家自己不转化思维的话,就很难进入到产业领域。如果科学家把思维转换过来,愿意通过商业模式将科技成果变成真正应用于产业的技术,以科学家的视角去做工程师的事,则会形成非常强的势能。因此,在未来三十年,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是大势所向。”
在学界,科学家是否适合创业存有争议。中科创星从硬科技本身的强技术属性出发,自成立起就坚定地投资科学家,7年间从未有过丝毫迟疑。目前中科创星投资的科学家所领衔的创业团队有100多个来自科研院所及高校,另外一大批来自产业领域。科研院所涵盖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等近30个中科院研究所。高校以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 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为代表。所投项目中更有以英特尔、微软、华为、麦肯锡、Microsemi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产业专家领衔的创业团队。此举打破了传统投资思维,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目前中科创星所投科学家创业的项目受到创投和产业资本的一致青睐,接洽者络绎不绝。
中科创星以专业博士、行业专家为主的四十余人专业投资队伍,以智能时代基础设施为线索层层甄选,寻找适合成果转化的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目前,中科创星的投资组合中,拥有众多内家功夫十分了得的企业:有核心团队从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进行高亮度激光显示技术研究,主要技术指标国际水平的纯激光显示产品厂商中科极光;多年技术研发,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国内高端物流装备市场的长期垄断的中科微至;拥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历经十多年研发的10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技术积累的中科航星;多年沉淀,成功研发我国首款基于全国产芯片的50G PAM4光收发模块橙科微电子。此类成功的项目不胜枚举......
创投界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很明晰,唯有硬科技才能让中国让企业脱颖而出。中国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是承接了发达国家在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中扩散的红利。中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折点,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工人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未来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关键点是硬科技。
硬科技发展的最好时代
创投界的新机遇时代
“在全球多变的时代,硬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们逐渐迎来硬科技的黄金时代。在硬科技领域这份坚持和坚守来之不易,但我们坚信硬科技是打开未来商业发展与创投发展的关键点。无论是传统企业家转型成为硬科技企业家,还是一些新生的硬科技企业家产生,我们一定要清楚:时代的主旋律什么?时代最需要什么?什么才是我们当代企业家能提供的最核心的价值?”
米磊留下的三个反问,值得业界深思。
只有抱有初心,同时秉承专业投资机构对于科技的深入理解,扎根深入,提升判断力和认知力,才能全情投入,投出硬科技冠军企业。